压力大,您是否也经历失眠的困扰?

“某年轻小伙长期熬夜导致猝死”这类新闻越来越频繁的发生,也使“失眠”这一词引起广泛讨论。调查显示:当下中国超3亿人存在睡眠障碍,近1/3睡眠障碍人群凌晨一点后入睡。您也是这样吗?长期熬夜都有哪些危害呢?您知道如何拯救睡眠障碍吗?

一、什么是失眠?

失眠是指尽管有合适的睡眠机会和睡眠环境,依然对睡眠时间和(或)质量感到不满足,并且影响日间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。《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失眠指南》中指出:它描述的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。当一个人难以开始或维持睡眠,或者即使睡眠时间充足,也感觉睡眠质量差,就可能是遭遇了失眠。这种情况可能仅持续几晚(急性失眠),也可能成为一种长期的、反复出现的问题(慢性失眠)。失眠不仅仅是关于睡眠时间的长短,它更多地关系到睡眠的质量和深度。一个人即使在床上躺了足够长的时间,但如果无法达到深层次的、恢复性的睡眠状态,仍然可以被诊断为失眠。    

二、失眠的原因有哪些?

1.生活方式对睡眠有着直接影响。不规律的睡眠习惯、晚上摄入咖啡因或酒精、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等都可能干扰正常的睡眠模式。

2.心理因素也扮演着重要角色。长期的压力、焦虑或抑郁等情绪问题,都可能导致失眠。

3.身体健康状况同样不容忽视。慢性疾病、疼痛、荷尔蒙失衡等身体问题,都可能成为失眠的根源。

4.环境因素如噪音、过亮或过暗的光线、不适宜的温度等,也是影响良好睡眠的关键因素。

三、失眠对健康有哪些影响?

长期失眠首先影响的是认知功能。它会导致记忆力减弱、注意力分散、判断力下降和反应时间变慢,从而影响工作效率和日常生活的安全。其次,情绪健康同样会受到影响。睡眠不足会增加情绪波动,加剧焦虑和抑郁症状,甚至可能导致情绪失控。

失眠还与多种身体健康问题有关。长期睡眠不足会削弱免疫系统,增加感染的风险;它还与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,如高血压、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都会提高;代谢方面,失眠可能导致体重增加、胰岛素抵抗和2型糖尿病的风险增加。

四、如何治疗失眠?

首先,生活方式的调整是基础。建立规律的睡眠习惯,如每天同一时间上床睡觉和起床,对改善睡眠有显著效果。减少晚间刺激性物质的摄入,如咖啡因和酒精,以及避免晚餐过晚或过饱。此外,减少使用电子设备,特别是在睡前,可以帮助大脑放松,准备进入睡眠状态。

心理干预也是治疗失眠的关键。认知行为疗法(CBT)对于改变有关睡眠的负面思维和行为模式特别有效。此外,放松技巧,如深呼吸、冥想和瑜伽,可以帮助缓解紧张和焦虑,促进更好的睡眠。

安睡小妙招

①保证良好的睡眠环境,避免睡眠环境的声音过于嘈杂,光线过亮,并且调整合适的温度便于睡眠。

②拥有一个良好的睡眠习惯,每天定时睡觉,按时起床,睡前泡脚也是一个好习惯,适当的听一些舒缓的音乐,避免睡前喝浓茶、咖啡等饮品。

③调整一个好的情绪,加强自信,好的心情会给这一天都带来好的运气,对晚上的睡眠也会有好处。

④做运动,每天适量做一些有氧运动,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。

⑤自由联想法,闭上眼睛,想象令自己放松的场景,从而转移注意力,把紧张的情绪平静下来,开启健康睡眠模式。